冰融是么意思
融化
rónghuà
∶变为液体
冰淇淋在太阳下融化了
∶如冰、雪从冻结变为液态
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冰熔化为水,体积如何变化
冰融化成水后,体积是变小!
水的密度是 1.0g/立方厘米
冰的密度是 0.9g/立方厘米
100立方厘米的冰则为90g
90g的水体积肯定小于100立方厘米
水的密度1g/cm3 冰的密度0.9g/cm3 M=PV
水结成冰体积增加10%:
设一定质量的水体积为V,则其质量为1*V=V
当它结冰以后,质量不变仍为V,但是由于冰的密度改变,所以结冰后体积改变,体积为
冰(水)质量/冰密度=V/0.9
所以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了 V/0.9-V=1/9*V 约等于0.1V 即增加了10%
冰融化成水时
设一定质量的冰体积为V,则其质量为0.9V
当它融化以后,质量不变仍为0.9V,但是体积改变为
冰(水)质量/水密度=0.9V/1=0.9V
所以融化以后体积比冰的减少了 V-0.9V=0.1V
即减少了10%
扩展资料
热冰:除了前面提到高压下形成的热冰之外,重水(D2O)在3.8℃时结冰,成为另一种形式的”热冰”。
水是一种特殊的液体。它在4℃时密度最大。温度在4℃以上,液态水遵守一般热胀冷缩规律。4℃以下,原来水中呈线形分布的缩合分子中,出现一种像冰晶结构一样的似冰缔合分子,叫做”假冰晶体”。因为冰的密度比水小,”假冰晶体”的存在,降低了水的密度,这就是为什么水在4℃时密度最大,低于4℃密度又要减小的秘密。
人类已经能够在实验室里制造出八种冰的晶体。但只有天然冰能在自然条件下存在,其它都是高压冰,在自然界不能稳定存在。
天然冰中水分子的缔合是按六方晶系的规则排列起来的。所谓结晶格子,最简单的例子是紧密地堆砌的砖块,如果在这些砖块的中心处代之以一个假设的原子,便得到了一个结晶格子。
冰的晶格为一个带顶锥的三棱柱体,六个角上的氧原子分别为相邻六个晶胞所共有。三个棱上氧原子各为三个相邻晶胞所共有,二个轴顶氧原子各为二个晶胞所共有,只有中央一个氧原子算是该晶胞所独有。
注:一般被称为干冰的物质实际是二氧化碳的固体状态,与水和冰没有关系。
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形式。在正常气压下,二氧化碳的凝固点是摄氏负78.5度,在保持物体维持冷冻或低温状态下非常有用。
它无色,无味,不易燃,略带酸性。干冰的密度各不相同,但通常约为 1.4至1.6 g/cm。干冰能够急速的冷冻物体和降低温度并且可以用隔离手套来做配置。
到二十一世纪,干冰已经被广泛的使用在许多层面了,干冰在增温时是由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直接转化为气体而省略转为液态的程序,因此其相变并不会产生液体,也因此我们称它做”干冰”。要将二氧化碳变成液态,就必须加大压强至5.1大气压才会出现液态二氧化碳。
由于水分子间有氢键缔合这样的特殊结构所决定的。根据近代X射线的研究,证明了冰具有四面体的晶体结构。这个四面体是通过氢键形成的,是一个敞开式的松弛结构,因为五个水分子不能把全部四面体的体积占完,在冰中氢键把这些四面体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这种通过氢键形成的定向有序排列,空间利用率较小,约占34%、因此冰的密度较小,约为摄氏4度时液态水的9/10。
冰融化时拆散了大量的氢键,使整体化为四面体集团和零星的较小的”水分子集团”(即由氢键缔合形成的一些缔合分子),故液态水已经不象冰那样完全是有序排列了,而是有一定程度的无序排列,即水分子间的距离不象冰中那样固定,H2O分子可以由一个四面体的微晶进入另一微晶中去。这样分子间的空隙减少,密度相对冰就增大了。
温度升高时,水分子的四面体集团不断被破坏,分子无序排列增多,使密度增大。但同时,分子间的热运动也增加了分子间的距离,使密度又减小。这两个矛盾的因素在4℃时达到平衡,因此,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过了4℃后,分子的热运动使分子间的距离增大的因素,就占优势了,水的密度又开始减小。
参考资料:冰的百度百科
冰融化吸热是瞬间的吗?我看一摸冰他就化了呀?
不是
假设冰的温度时负37度,它要经过降温到0度,再由冰融化成水,温度仍为0度,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融化,再以水的形态升温到你手的温度。
要是从热力学考虑,大体相同,只是细节上很复杂!!
不是是肯定的
冰是怎么融化的
冰融化成水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固体的冰受热,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小,分子间距变大,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由固体变成了液体。
冰熔化是的温度是几度,我们这一温度称为冰的什么
0°C
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