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王坚个人简介(王坚简介哪里人(王坚简历是哪里人))

期间,由孙玉胜领衔策划创办的《东方时空》栏目,不仅是央视历史上第一档早间节目,更以其“贴近群众,走进生活”的立意,“鲜活的新闻性,板块式杂志节目”的特色,造就了内地电视新闻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彼时曾有观众评论看完《东方时空》,“就像刚从南方的早市上拎回一条扑腾着的活鱼、一捆绿油油的青菜”。

去年5月,在孙玉胜所著《十年》再版研讨会上,当年的老同事白岩松、敬一丹、水均益等齐齐到场。“有的时候很多事情是这样的,一个人对了,一群人就都对了。”白岩松对老领导的评价,堪为信言。

为人低调沉稳,讲话慢条斯理,做事雷厉风行,几乎是熟悉孙玉胜的朋友们的一致评价。而“改革”,更是梳理他个人履历时清晰可辨的关键词。曾将一档呱呱坠地的早间节目,像“一条扑腾着的活鱼”呈现给广大电视观众的新闻老兵,如何在临近退休之时,转战曾经“生猛”的凤凰卫视?无疑颇为引人瞩目。

全新设计的凤凰卫视主演播室 何建民 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就此评论说,“这是在全球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东升西降’进程中,我国媒体的新UP……一方面,整个凤凰卫视更加突出立足香港,突出港澳台的独特定位;另一方面,每个子平台也重新定位,突显垂直化发展道路。”

数据说话,全面改版四周以来中文台收视数据连续上涨,第一周整体收视上涨13%、人均收视时长上涨25%。而在此次改版的“重头戏”香港台方面,在香港两个收费平台上的收视也实现零的突破——去年在NOWTV和有线电视的收视,基本监测不到数据,改版一周后在这两个付费电视平台已能看到收视数据。

孙玉胜接受澎湃新闻专访。 何建民 摄

《广东行》:“深圳河南北的反差”

“1992年,我们拍《广东行》是在小平南巡之后,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所以央视决定做个展现广东改革开放的系列节目。这个主题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当时在摄制组内部存在争论。是用政论片的方式?还是用纪实方式来表达?两种手法,两个创作思路。后来还是决定用纪实的方式拍摄了这部纪录片,播出后反响很好。”

在孙玉胜看来,一共12集的《广东行》充分体现出电视媒介的优势。“正是这种形态所表现出来的现场感和真实感彻底改变了我的理念——应该用这种方式改变我们沉闷的、新闻简报式的传统新闻节目。”由此便催生出当年(1993)“五一”推出的《东方时空》栏目的风格,“这是个电视节目内容和主题到底该用什么形态表达效果更好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缺少好的主张,而是缺少好的表达。纪实形态的电视栏目,应该是从《东方时空》开始的。”

当年的《广东行》,立足视野是由北向南。而今身在香港上班,物理空间的调换,让孙玉胜有了自南而北的观察角度,“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感慨,油然而生。

去年年底,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新一期施政报告中,正式提出要发展“北部都会区”。已经在香港生活了大半年的孙玉胜,注意到这个关涉香港未来发展的大设想,“报告提出没几天,我就去实地踏勘了一下。北部都会区,其实就是在深圳河南边的这块区域。改革开放前,发生的‘大逃港’,内地人偷渡深圳河,翻过铁丝网进入香港。我是第一次从香港这一侧往北看——拍摄《广东行》的时候,广东是开放前沿,尤其是深圳靠着香港。当年站在深圳河北边,就能想象到南边的灯火通明。那时候来一趟香港,对于内地人而言,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孙玉胜回忆说拍摄《广东行》期间,由于无法进入香港,摄制组只能在深圳的沙头角中英街体会香港的繁荣。“那条小街据说一天最高峰能接待10来万人,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临近香港那一侧有很多卖电器的店铺,各种产品琳琅满目,很是羡慕。”

“用自己的信号”直播香港回归

“1997年的香港回归,还是历历在目。当时回归直播的节目内容是我来负责,技术由时任播送中心主任的丁文华负责。离回归前一年多,我们就经常往来于内地和香港之间,做97直播的准备工作。”孙玉胜回忆说,“那时还是港英政府,进出并不是像现在这么方便,更不方便的是政权交接仪式那天,到底用谁的信号?”

“30号夜里凌晨之前属于英国管制,之后就是中国管制,其实就是一秒钟的事,但电视设备是庞大的系统,按道理说,主权收回后,信号应该是我们来制作,英国就要用我们的信号。在这之前,我们得用他们的信号。但电视转播并不是这么简单,镜头是有语言的,更是有立场的。当时通过有关部门的谈判协调,决定两家同时在现场,政权零点交接之前、之后,央视在现场,BBC也在现场,机位基本上是平衡的,各自播出的时候都是用的自己的信号。”孙玉胜说。

孙玉胜回忆说,最直接的教训便是当年不知道直播需要设置一个调控“阀门”。“因为所有的活动都不可能完全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展开,有时候开始的时间提前了,特别是结束的时间常常会出现很大变化。这个差异到底由什么来调节?应该是由演播室来调节,所以演播室里只有一位主持人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位嘉宾,变动大的时候要用两位嘉宾。用主持人和嘉宾聊天的方式把不可控的时间变得可控,这是我们在那次直播中一个很大的体会。”

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典藏版)》

在融媒体时代“重建香港台”

“凤凰这次转型首先强调的是立足香港,作为一家国际华语媒体,我们原来在香港下的功夫不大。过往在香港的舆论生态里面,凤凰的影响力应该说是有等于无,香港公众也不把凤凰当作一家本地媒体。”

“电视剧和综艺都属于娱乐节目,我觉得娱乐是电视的原始属性。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内地还是香港,娱乐节目的收视率都是很高的。”令孙玉胜颇为欣慰的是,原来香港台在当地基本上没有收视数据,改版一周后就开始有数据了,“虽然目前的数据很少,但开始有变化了。根据我的预测,重建香港台后,未来香港台的收视数据变化不会很慢,因为这是符合香港受众需求的一个缺口,被我们填补上了。”

按照香港地方电视行业的规定,获得免费电视牌照的前提条件是节目用语除了要有中文频道,还要有英文频道。“这应该是回归之前港英政府的规定,回归25年之后还延续下来是不可理解的。这种规定除了无形抬高免费电视牌照的申请门槛之外,英语也并非是香港的官方语言。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下已经是融媒体时代了。”孙玉胜认为在这样的情形下,只考虑传统电视媒体的传播渠道显然是不明智的。离开北京前,他一直在央视负责新媒体部门,“《央视新闻》是我创办的,前年有了5G以后,我又创办了《央视频》视频客户端,这些在内地都是比较早的。”

“煲剧时间”剧场1月开始推出首批电视剧,每周一至五晚8点至12点,已播出爱奇艺出品的悬疑剧《破冰行动》和奇幻爱情剧《亲爱的活祖宗》。

谈到媒体融合,孙玉胜提到近些年让他颇受启发的一本书。“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写的《在线》,这本书写得非常好。我至今没有见过王坚,当时他还不是院士。我看完《在线》后,还向已是院士的丁文华推荐说,王坚应该成为院士。王坚在2019年当选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也不知道丁文华投票给他没有。”

回到凤凰卫视此次改版,在筹备新媒体的时候,孙玉胜反复召开内部策划会议,有了推出“香港V”的动议。“原来准备叫港视频,但香港同事说,视频这个概念其实挺内地化的,香港不这样表述,于是我就放弃了。视频的英文是video,香港V得名正是基于此,也带有‘胜利’的口彩。香港V目前还在筹备阶段,等我们上线之后,就用香港V来传播香港台的内容。当然不是简单的搬运,要把香港V变成一个粤语化的客户端,一个新媒体平台,只有香港台内容当然不够,它本身会有很多原创,特别是它将通过国际社交媒体扩大粤语传播的广度和力度。”

谈到未来凤凰卫视香港台的传播策略,孙玉胜提出以粤语传播为内容主体的香港台和香港V暂不考虑进入内地,“我们面向的就是香港受众。现在很多传统媒体的转型,都是用传统媒体嫁接新媒体,这次我们是想把香港台反过来‘装’到香港V里面去,让香港V和香港台一体化运作,一定是新媒体的思维方式,一定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方式,这是我们下一步架构的重点。”

服务香港,“粤语新闻人才,我们欢迎你”

香港台暂不考虑进入中国内地,但粤港澳“大湾区”一盘棋已纳入凤凰卫视的通盘考量,“整个大湾区都说粤语,我们会把大湾区当做重要的采访资源,把大湾区的新闻、故事通过我们的渠道和平台讲给香港观众听。”孙玉胜对此深有体会,“现而今粤港两地确实是密不可分,两地人员的往来都非常频繁。凤凰很多员工如果没有疫情的话都是住在深圳,到香港上班要比在北京从郊区到市中心快得多。这两年很多内地的员工都回去了,我们现在面临着员工紧缺的困难。”

谈及香港当地的媒体环境,孙玉胜也有着清晰的紧迫感。“过去我们来做特区政府换届直播的时候,总会和香港媒体打交道,所以我在香港媒体里面也有一些朋友。这次来,切实能够感受到香港虽然只是一个720万人口的城市——在内地,1000多万人口的城市多的是——但这边媒体高度发达,也是高度饱和的,竞争非常激烈。”尽管依旧坚持个人在十几年前的判断,“媒介发展到视听阶段,视频是传播的最高形态,一百多年来没有改变,未来也不会改变,改变的是渠道、终端和呈现方式。”同时,孙玉胜也坦言据他所知,在香港做视频的媒体目前还没有盈利的,“都面临着困难局面。”

在孙玉胜看来,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就应该是多样化、多元化的。“但这里似乎缺少一个像凤凰卫视这样的媒体。香港媒体虽然众多,但国际化的媒体并不多,基本都是本地媒体,无论是传统的报刊,还是后来的广播电视,都是以本地为主,受众是本地人,新闻的材质也基本都在本地。据我了解,香港本地的英文媒体《南华早报》是国际化的,但中文媒体,特别是在电视这个领域里面,几乎还说不上哪一家媒体是国际化的。”

凤凰卫视香港台 何建民 摄

“去年十月,我们针对这个问题做了6期辩论节目,这也是香港台建台以来最大规模的一个节目,就叫《告别劏房大辩论》。我们邀请了香港的政府官员、地产精英、立法会议员、港区人大代表,还邀请了相关社会组织、住户及环保团体代表等,加上观众现场提问,辩论现场观点碰撞,气氛热烈。我想强调,这个辩论节目不是娱乐节目作秀,也不设正方反方,而是真实意见的表达。我们也是香港目前为止唯一一家以辩论方式做这个题材节目的媒体。播出后反响挺好,前一段我同香港电台的台长说我们做了一个这样的节目后,他说他们可以播出。我们准备把这样的节目再持续下去。”

“辩论让事实越说越清,真理越辩越明。”在孙玉胜看来,在香港还有一个很适合辩论的题目,就是香港需不需要改革,“这40年来内地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就是因为改革。香港如果不改革,告别劏房的土地问题都解决不了,除非填海造地,但用这种方式解决劏房问题需要20年时间。不是没有钱,不是没有地,是这个地怎么用被很多过去的条条框框给束缚住了。我在香港有一次参加本地媒体座谈会,TVB一位副总就说劏房问题什么条条框框不能改变?又不是上帝规定的。坦白讲,我来了以后发现香港在有些方面的效率还是很低的,特别是这几年不断的社会动荡,很多议案无法决策,很多事情看得很清楚但就是无法执行。在亚洲四小龙中香港曾经超出新加坡很多,但现在早已被新加坡反超了。我在这边也跟当地的朋友聊天,他们对内地都很了解,就开玩笑说,这种二十几万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真把中建(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拉过来,只要有地,两年之内肯定让这20万人住进新居。我觉得到底香港需不需要改革,还是值得辩论的,当年美国罗斯福新政就是改革,增加国家干预,收效立竿见影。改革,也是香港下一步发展的应有之义。”

“品字三个‘口’,自己说好,专家说好,观众说好”

2022年元旦,徐威(后排中右)、孙玉胜(后排中左)在演播室的主控室视察改版首日情况。何建民 摄

“立足香港,面向全球华人是凤凰卫视的全新定位,徐总和我的使命就是要带好队伍,重振凤凰。凤凰的目标也非常清晰,就是要打造成国际一流的华语媒体。香港需要这样一家媒体,中国也需要这样一家媒体,通过凤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特别是通过我们的传播增强全球华人对中华文化及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在本次专访的最后,孙玉胜说。

校对:丁晓

阅读剩余 9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机械百科 » 王坚个人简介(王坚简介哪里人(王坚简历是哪里人))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