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王者传奇收藏品连锁属性详细(王者传奇收藏品连锁属性是什么(王者传奇金银收藏品搭配))

春秋时期玉玦 山西闻喜县上郭墓地出土

中国玉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影响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观念和习俗。

玉文化包含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气魄。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性。凡具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

本文所讲玉玦是古代玉器中比较特殊的一类。

何为玉玦

  玦,古代配身玉器的一种,环形,有缺口,尺寸有大小之分。在古代主要是作为耳饰和佩饰。如山西省闻喜县上郭墓地55号墓出土的春秋时期玉玦,直径3.3厘米、孔径0.9厘米、厚0.26厘米。

  “玦”通“决”,后世常用以赠人表示决断、决绝。《荀子·大略》中有记载:“聘人以珪,问士以壁,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意思是:招聘雇人用珪、请教高士用壁、召唤使人前来用瑗、拒绝推辞别人用玦、和好恢复关系用环。

兴隆洼文化玉玦 内蒙兴隆洼遗址出土

最早的玉器

  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的遗骸头骨左边露出了一枚淡绿色的带缺口的半环形物件,后经古玉器专家鉴定,这件玉器叫做玦。它的出现改变了中国考古界的历史。

  另外,在不断的考古发掘中,全国很多省份都有玉玦的出土。例如距今7000多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和甘肃秦安大地湾文化;距今6000多年的上海青浦马家浜文化和江苏吴县草鞋山文化;距今5000年前的内蒙红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安徽含山凌家滩文化;距今4000多年的江苏南京北阴阳营文化、四川巫山大溪文化、广东曲江石峡文化、台湾省的卑南文化;其后的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也都有大量的“玉玦”出现。

春秋龙纹玉玦 安徽六安出土

玉玦的用途

  从新时期时代到宋、元、明、清近8000年的历史中,在古代中国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出现如此之多形状各异的玉玦,它一定有其特殊的功用才会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广泛流传。以下就从考古实际和文字史料方面做简要分析其用途和功能。

  耳环 从玉玦出土情况来看,出土时位置在耳部的情况不在少数。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文化遗址117号居室墓葬墓主人左、右耳部出土有玉玦各1件,1955年江苏南京北阴阳营遗址第四层所出两件玉玦,出土时在头骨耳根处。商代、西周出土了大量玉玦,部分小玉玦出土于人头骨周围。1917年至1918年日本考古人员在国府遗址也发掘出土了6000年前绳文时代的玉玦,玉玦成对的展现在遗骸头颅的两侧。

  考古人员推测,玉玦应该是戴在耳朵上的饰物。1950年以后,东亚地区多有玉玦出土,大部分都出土于头颅两侧。就此,学术界认定玉玦就是耳环。这种解释从考古实际出发,最具权威性,但是这又给我们增加了很多疑惑,玉玦是如何佩戴在耳朵上的呢?考古专家给我们的解释是直接把耳垂放入玦的缺缝里。如果这样的话,走起路来左右晃动,玉玦岂不要掉下来了!另外玉玦大小尺寸不定,小者直径一厘米,大者直径十几厘米,佩戴起来不太方便。至于如何佩戴,还需要不断的考古发掘才能解释的更清晰、透彻。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不是所有的玉玦都是充当耳环之用,必定还有其它的用途。

上海博物馆馆藏西周白玉玦

  佩饰 玉玦作为佩饰使用的功能普遍被考古、文物学家所接受。不但历史文献多有记录,而且考古发掘也能进一步考证。《左传•闵公二年》:“佩之金玦”;《庄子》:“儒者授珮玦者,事至而断”;《礼记•內則》:“右佩玦”;《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玦,玉佩也,从玉,夬声。”大概就是沿袭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用法及说法。考古发掘中出现一种特殊的玉玦,考古学家称其猪龙玦,又称兽形玦,形制特殊,形体普遍较大,有的上有细穿孔,发现于红山文化,多出土于死者胸前,可以确定它不是耳饰,而是充当佩饰之用。

  商代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龙形玉玦上面雕琢有精美的纹饰,玦上都有穿孔,应是作为佩饰,系于身上。

  山西省曲沃县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的西周时期玉组佩,出土时置于墓主人颈下部,呈“U”字形摆放,共124件,两端各为一环,环上放有玦,环下左右各有对称的两组串饰,均以绿松石珠、玉管、玛瑙珠构成。同样也应属于佩饰,系于身上。

  陕西省韩城周代梁代村芮国墓地19号墓出土一组玉器,玉器位置在墓主人脚踝处,其中就包含两件玉玦。考古学家把这种玉玦称作玉踝饰,也应归为玉佩饰一类。

  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一对大小相当,直径5.2厘米的云纹玉玦,其出于墓主左腿侧,佩于腰间悬垂于腿侧。所以从考古及文献资料来看,玉玦作为佩饰之用见于各个历史时期,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财富 以玉做为财富、货币的记载在古文献中屡见不鲜,《周礼·天官·大宰》曰:“大朝觐、会同,赞玉币、玉献、玉几、玉爵。”郑玄注:“玉币,诸侯享币也,其合如《小行人》所合六币云。”《周礼·小行人》谓“合六币”为“圭以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锦,琥以绣,璜以黼。此六物者,以和诸侯之好故”。这就是玉与币相配合的仪规,这里,圭、璋、璧、琮、琥、璜六种玉被称为六币。

  王国维在《说珏朋》中:“殷时玉与贝壳皆货币也……盖商时玉之用与贝同也……其用为货币及服御者,皆小玉小贝,而有物焉系之,系之贝玉,于玉谓之珏,于贝则谓之朋,然二字于古实为一字……古者玉亦以备计,即珏的假借,齐侯壶六璧二备,即二珏也”。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商朝时玉和贝类都是货币,把玉和贝类当作货币来用时都是串起来使用,拴成串的玉称“珏”,拴成串的贝则称“朋”。

  在考古工作中也可以证实以上观点,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湖南宁乡出土了三批商代玉器,总数量达到了2000件以上,且都是青铜器窖藏出土,其中有两处出土了数量较多的玉玦。其中一处位于宁乡县黄材公社,在距离地面20多厘米的土中挖到了一件全身满饰鸟兽花纹、底盖内均铸有一“戈”字的商代青铜提梁卣,提梁卣内满贮了各种玉器330件,有玉玦64件,尺寸大小不一,大的直径有10.6厘米,小的直径只有1.4厘米。

  1991年在江西省新赣大洋洲商代晚期遗址出土了19件玉玦,均素面无纹,琢制规整,抛光细腻,扁薄,成组大小有序,直径2.6-7.1厘米不等。广东博罗横岭山商周时期墓地玉玦出土情况也是如此,该墓出土的玉玦都是成组出土,大小相递,尺寸不一。那么,一次性出土这么多形制类似,尺寸大小不一的情况,这些玉玦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做耳环,直径十几厘米似乎有点大;做佩饰,一次性出土数量这么大似乎又有点多。所以这些玉玦作为货币、财富的解释还是比较合理。

  玦、决、绝,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玉玦又有了超脱实物性之外更深的寓意。《白虎通》中说:“君子能决断则佩玦。”《庄子》中说:“儒者授珮玦者,事至而断。”所讲的意思是有学问、有修养的君子、高士,遇到某些需要做决定的事情能够当机立断,才能够佩戴玉玦。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扣人心弦的著名典故。公元前207年,楚霸王项羽在谋臣范增的策划下,在鸿门(今陕西临潼东)设宴欲除掉劲敌刘邦。在宴饮过程中,自知实力不敌的刘邦卑辞言好,搞得项羽则开始犹豫不决,急得谋士范增向项羽频丢眼色,并且三次举起随身所佩之玉玦,希望项羽快做决断,杀掉刘邦,建立霸业。这里的玉玦也是指决断的意思。

  《广韵》所言:“玦如环而有缺,逐臣待命于境,赐环则返,赐玦则绝,义取诀。”根据史书里的描述,古代被流放的大臣要在城郊流连待命,三年不得擅离。在这个期间如果君王送来一块玉环,那他则不必被流放而可以回来。但如果送来的是一块玉玦,那他就要出发去凄凉的流放地,永被驱逐,至死不得归来。玉玦在这里代表一种品质,一种信念,一种约定。

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 缠尾龙纹玉玦

不同的释义

  玉玦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制繁多,这也决定了其用途的多样性。玉玦作为耳饰、佩饰、财富等的功能被文物学界所认可,但是玉玦作为“韘具”、“神器”、“玉目”、“带扣”的用途还存有争议,有待于进一步考古证实。下面我们就现有资料分析一下玉玦有可能用作射具和带扣的解释。

  《孔颖达疏》记载:“玦,钩弦也。”玦亦名决,决又名韘。《毛亨注》:“韘,玦也。能射御则佩韘。”韘大家都很熟悉,韘为射箭时套在拇指上的扳指,用于来开弓弦。玦,这里是同名异物,与通常所说的耳饰无关。

  陕西省何家村窖藏出土的一件银盒,盒中放置一副玉带板,其中就包含玉玦。《北周隋唐京畿玉器》一书中提到“玦与带扣,以墨书文字中的并玦与失玦对照九副玉带,凡称并玦者均有带扣,凡称失玦者,绝无带扣,玦指带扣确切无疑。这是过去不曾知道的事实。”

  按照刘云辉先生的研究和考证,将带扣称之为玦,北齐时就有先例,如《北齐书.乐陵王年传》曰“帝乃发怒,使召百年,百年被召,自知不免,乃割带玦,留与妃斛律氏。”北齐时,带钩早已不再使用,这里的带玦无疑是指带扣。但此玉带玦与新石器时代延续而来的玉玦形制相去甚远,应是借用“玦”以通“鐍”。

  《仰观集》一书中提到,《说文·角部》:“鐍,觼或从金、矞。”“觼,环之有舌者。”段玉裁注:“环中有横者以固系。”则鐍是有“固系”之舌的括结具。与此式扣具的形状大体相合。因此,沿用原有带鐍的名称,称带扣为玦也是顺理成章。

  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玉器与人们生活关系最为密切,自新石器时代绵延近8000年经久不衰,玉已经深深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俗之中。玉玦是中国古代玉器最有代表性的一类,它出土最早、数量最多、使用最为广泛,它贯穿于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它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古代玉器文明的发展史,它集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它是古人信仰、意念、灵感的化身。

外一篇:

无心插柳柳成荫

扬州古博负责人杭先生像往常一样上班,接到吉林通化一位好朋友的电话,这位朋友言语中透着激动的劲儿,说是他刚搬来的邻居家有不少古玩字画,还有一幅“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瘦竹》。杭先生一听可也卯足了劲儿,赶紧跟单位打了招呼就直奔通化。

到了地儿,杭先生是左看右看,不舍得撒手,画的来路和品相都没问题,于是当场就成交了。通化的朋友和他邻居也是笑的合不拢嘴,三个人免不了推杯换盏庆祝一番。当晚杭先生是走不了,就住朋友家了。俩人唠起这么多年没见面,也是颇有感慨。

第二天起了大早,杭先生就要告辞。正好这位新邻居也起了大早,看见杭先生要走,就邀屋里喝杯茶,想交个朋友。杭先生是手里有画,心中大定,也就不急着赶路。

喝茶间,杭先生瞧着满屋子的古玩书画也是欣喜不已,这位新邻居也大方,直接说您再随挑一件,算结个缘,以后常来常往。一听说免费,杭先生倒也不好意思了,几番推辞下来,杭先生瞅着一册残卷就拿上了。这一番情景下来,几人更是互增了好感。茶巡几盏,杭先生便驱车回家了。

回家后,郑板桥《瘦竹》这风声可就大了,几波同事亲友上门看新鲜,单位一老专家也凑个热闹,这一凑可不打紧。怎么您呐?打眼了。

这可让杭先生骇的六神无主,连忙又私下托了几位专家掌眼,都是看完摇摇头。杭先生这才心凉了,东西不对不打紧,关键是朋友在中间掺和,影响感情啊。在这当,单位同事关系好的也约杭先生出来吃顿酒,散散心,都被杭先生拒绝了。看来这回是真伤心了,于是单位几个人一商量就上门拜访了,这回来的还有单位刚出差回来的一位高手,人送外号“大掌柜”,一双眼就跟这X光一样,掌眼的东西还没错过。

这位“大掌柜”上门的意思也就是再给掌掌眼,杭先生也就死马权当活马医了。看完东西,“大掌柜”只字不言画,只是问还收什么了。杭先生想起还有一册残卷,就顺手给捋了出来。这“大掌柜”一看不打紧,这册子可是钱维城的《山水画册》,这可是响当当的国宝啊。杭先生一听也傻了眼啦,这以后,上门看新鲜的亲友同事又是络绎不绝,杭先生也是哭笑不得。

明白了通化的朋友和邻居不是成心做局,杭先生心情大好。几番邀请两人来扬州游玩,三人见面也是唏嘘不已,自此感情愈深,更是成了良友。而这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捡漏故事,更是成了一桩美谈,流传至今。

钱维城

钱维城(1720—1772)清朝官吏、画家。初名辛来,字宗磐,一字幼安,号纫庵、茶山,晚号稼轩,江苏武进人。乾隆十年状元,官至刑部侍郎,谥文敏。书法苏轼,初从陈书学画写意折枝花果,后学山水,经董邦达指导,遂成名手,供奉内廷,为画苑领袖。

有眼不识金镶玉

俗话说“盛世藏古董,乱世藏金银。”1917年,这可是在兵荒马乱的年间,一老太太落了难,带着孙子往北边逃难。一路上是遭了大罪,但想着家里的独苗,愣是咬牙撑着。但老太太年纪大了,每天睡草堆、啃糠面的也撑不住,这就饿昏在了一户人家门口。瞧这户人家,三进的院子,丈高的院墙,也不算是小户。这家出了个三代单传的败家子,整天的吃喝玩乐,前些年把他爹送了终,家里只剩个老太太吃斋念佛,操持家业,要不家早被败光了。

这天老太太出门上香,正见门口有一孩子哇哇大哭呢,边上还躺着一位老太太。这一看就是落了难了,于是这老太太就发了善心,留下了这祖孙俩。几天后落难老太太就带了孙子赶路,临走咬牙把随身的一把折扇给了恩人。

没几年,这户家里就剩下了败家子一个人,吃光玩光,家产都抵给了赌场,在别人清点家产那当,这败家子百无聊赖,嫌天气热就顺手拿了一把扇子,哼着歌就走了。

走大街上,没了往日的威风,肚子饿了去饭馆,想押了扇子换碗饭,却被打了出来。正好遇见进门的一位富商,这富商眼尖,一眼瞅见这破落户手里拿的是湘妃竹扇,要过来打开一看,好家伙,文征明的字。这富商也不心黑,当场要掏钱买。这败家子也不是个浑人,明白东西值钱。最后俩人找了人掌眼,确确实实是正品,这富商问起扇子来历,知道败家子败完家产,于是便给了他一份生意。这败家子也明白了人生起伏,便专心事业,终有成就。

外二篇:

人到中年,易生怀旧之情,似乎越旧越好,以衬自家岁月尚轻。我每个周末必去逛坊间旧物地摊和古玩店,从中获取一番清赏旧时月色的情致。搜求到一只清末浅绛彩瓷名家汪友棠的仕女盖盅,好像就有了一次与百年前的新安画家在落日楼台之上品黄山毛峰般的惬意;而把玩一件清初的竹刻臂搁,又宛如与三百多年前的钱谦益或是吴伟业时代的文人虚席对坐,清茶一杯,指点细论诗词书画一般,趣味横生。我称此为古玩情致,于古玩中玩得其所。

何谓“古玩”?用一句浅显的话讲就是“老年间的玩意儿”。既是“玩意儿”,它的意义就应在于“玩”。玩是一种福,玩“古玩”更是一种对艺术对美丽的消受。明代的董其昌在《古董十三说》里有一句妙论,说玩古董有却病延年之助。这话说得在理,玩古玩,寄情于物,忘却人间诸多烦恼,思绪沉浸在艺术品的精致与粗糙、真实与虚幻、研究与把玩之间,自然会心胸悠畅,神情怡然。再加之经常于坊间地摊、市场店铺中穿行,轻松愉悦间得散步之身体锻炼,自然会有“却病延年之助”了。

人类有五大层面的需要,即生存、安全、归宿、尊重与精神。它们依次由低级向高级,由物质到精神,互为联系互为依存,缺失了哪一个也不行。这其中,只有精神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它包含了人类理想、信念、审美、创造、自由、快乐等需求。古玩属于雅玩的范畴,它无疑是人们精神文化和审美的需求。一个古玩鉴赏家未必是个金钱富有者,但他一定是个精神文化与审美经验的富有者;一件古玩,它也未必价值连城,但它一定具有某一方面的审美价值和情致意趣。能从古玩中玩出意趣与快乐的人无疑是最具精神内涵的人和精神最富有的人。

既然是玩,免不了会玩出些名堂来。玩到寝食难安,玩到四处淘取,玩到去粗取精,玩到难舍难分方成境界。我早年喜藏竹刻匏器、粉盒壁瓶、青花梧桐纹外销瓷、浅绛彩瓷、民国月份牌、文革绘画等,一边买一边读书学习,从“吃药”到痴迷,从泛猎到专一,逐渐进入了一个敏求而挑剔的境地。闲下来静思前尘影事,虽然庆幸自己此生有癖,不致活得苍白而无深情,但个中甘苦,却也很让人体会情深易老,风物长移之感。

几年前,我曾卖掉一批浅绛彩瓷,其中有一件晚清张炎茂所绘的双狮辅首梧桐仕女方瓶。瓶上的梧桐和仕女画得极雅致。春意阑珊,梧桐树下款步走来的仕女着一袭藕荷色长裙、橘黄色薄衫,衣袂轻飘,体态盈盈。她怀中抱一长箫,脸微扬,精致的发髻衬着似有浅笑的端庄五官,一派绵绵的情致和出尘的空灵,似乎满身都散发着幽幽的书乐之香。只因瓶口上有一小磕而归入处理之列。卖掉的当天,就多了一份寂寥清愁,少了一段冷香幽韵,如同姜夔身边不见了低唱的小红。没办法,只好第二天就同买家商量,将这一只仕女方瓶买回。一日小别,重逢时看她似鬓云纷乱,薄衫不整,浅笑的粉脸也暗淡和憔悴了三分,自是收入书房之中,从此朝夕相伴了。玩是要花费心智的,这种心智的花费有时是需要寸心投入、痴迷入境的,但有时也应该是平和心态、气定神闲的。把古玩作为怡情物,作为对古人的一种幽思缅想,才是和古玩的真缘分。

在社会需求不断多元化的时代,在生活快节奏的今天,“玩”是休闲的最佳表现形式,而“古玩”则又是最具情致的一种“玩”,玩中获得追寻之乐、鉴赏之乐、研究之乐、著文之乐……有这许许多多乐趣可玩,我们又何乐而不玩呢?

记得苏雪林在一本书中说过这样的话:“骨董家,其所以与艺术家不同者只是没有那样深厚的知识罢了。他爱艺术品,爱历史遗物、民间工艺以及玩具之类,或自然物如木叶贝壳亦无不爱。这些人称作骨董家或者不如称之曰好事家(Dilettante)更是适切。”说玩古玩是“好事家”倒是有道理,但说古董家“没有那样深厚的知识”倒是不尽然。玩古玩的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论学识,确实有人目不识丁,但也有人学富五车;论财富,有人可能身无分文,但也有人富可敌国。这一类人哪怕身无分文,也怀揣巨富的梦想;即使目不识丁,也藏着学者的追求。这里有大喜大悲,这里有大起大落,姑且不论发现和探索的无穷魅力,仅仅是真和假,古和今,美和丑的争论就让古董人接触到人类永恒的主题和无尽的奥妙。

记得前些年社会上曾有“不到北京不知……,不到上海不知……,不到海南不知……”的顺口溜流传,其实这里倒是应加上“不到古玩店不知学问小”一句。确实如此,古玩穿越时空,上承远古,下启明清,是中国人心的行囊和梦的家园。每一类每一件旧物都蕴含着诸多方面的学识与掌故,都记载着前朝先贤们的精心追求与创造;每摩挲一件古玩都不知与多少先人的掌心相合,每查明一件古玩的来龙去脉,都会获得一份学识的增长。玩古玩如同读书,在玩中获取学识与智慧,在玩中求得升华与永恒。因为古玩大都是手工时代的艺术品,满蕴着人类的艺术创造与情感投入,相比大工业时代现代化生产线上制造出来的东西更具有价值要素。同时古玩又是最具个性化的体现,每个人所喜欢的不同,情致的不同,修养的不同,都能在对古玩的喜爱中体现出来。而每个人所守望的古玩,也都能打上个人的烙印,有了个人的气息和光泽,这种气息和光泽将随着岁月的流转而成为永恒的美丽。

有人说,这样玩下去快乐是快乐了,是不是久玩会丧志啊,这恐怕是“玩物丧志”的古训对人的影响。其实“玩物”与“丧志”之间本无太多的必然联系。玩物是一种寄托,有的人寄情山水,有的人寄情红颜,有的人寄情游乐,有的人寄情于物,同样是一种“志”。问题的实质是对这种“玩”和“寄”的度的把握。如果度把握不好,任何“玩”与“寄”都会失当,因为身外之物的兴趣跟自身建设的要求有时并不同步共荣,更何况失度的物之恋有时竟能致疾呢?人们常以淡泊身外之物为高格,大体也包含了这点因由在此。

如果度把握得好,不仅能玩出情致,还能玩出成就,玩出事业。京城的大玩家王世襄先生,玩了一生,玩鹰玩狗玩鸽,玩葫芦玩竹刻玩家具,玩古琴玩香炉玩漆器,“玩”到晚年,他本人则成了中国文化的一宝。他的即兴玩物,他的“俪松居”藏品,在2004年成为拍卖界最大的亮点与新闻。还有京城另一玩家马未都先生,不仅玩得学问越来越大,身价越来越高,还玩出了一个京城颇具实力与特色的“观复博物馆”。什么样的玩能与此相比呢?山水,游乐,钓场,麻将桌?我想,其乐其得都与此相去甚远。

历数世间,惟有古玩是情趣与财富共增的投资方式。即在玩中一边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情致,同时又开辟了一条生财的渠道。

如今,古代的和传统的艺术品,对现代心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烈。有媒体说这是受一种怀旧情绪的影响,人们意识到古人的遗作比现代人的艺术更能准确地传达着过去与现代之间的姻亲感。我想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原因,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消费者选择的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市场让他们感到这其中有钱可赚。过去在商者常说这样的话:米是一分利,布是十分利,盐是百分利,茶是千分利,古玩是万分利。这种说法未免有夸张的成分,但也说明在诸种经营中古玩是一个暴利行业。所以古玩界又有“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说法。

董其昌在《古董十三说》中还说:“古之好古者聚道,今之好古者聚财。”这也未必,好古者聚财与聚道也不能分古今,况且董其昌的“今”如今也成为古了。但古玩一定是要经营的,玩古玩也要讲究赚,倘若越玩越赔,越玩越穷,那还有谁来参与,还有什么情致可谈呢?

有人会说,玩古玩得需要大手笔投资,小钱如何玩得!此话说得既有道理,又没道理。有道理是说要进出拍卖行,玩古代名家字画,玩宋代五大名窑,玩明清官窑,玩汉唐古玉,那是需要大投资,手中最起码得握有几百万。这是玩,更重要的是投资,求回报。大众之玩之赚不必有这样的大手笔,三五万足可玩得开心,赚得快活。

不管是从玩的角度讲还是从赚的角度讲,古玩是个永无止境的世界。古玩的价格永远让人摸不着头绪,离谱、惊世,甚至于荒诞。一件古玩,价格可以数倍于一个人几生或多个人一生的积累。但是只有玩古玩的人才知道,人之一生的光景要远比一件古玩生动得多。所以,在玩古玩的人看来,古玩的价格又最是好把握,一点也不离谱,一点也不荒诞。

当有人因为豪宅香车、金钱美女而变得激昂张扬起来的时候,玩古玩的人会从容一笑,因为他知道,标志财富的永远是天文数字,而只有古玩能将这种天文数字演绎得如火如荼,有情有致;只有古玩这种尘世最美好的结晶,能代表永恒。

玩过古玩,面对多少财富,不再心怯,不再失措,天文数字也可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如同历经沧海,不再惧怕大河;上过高山,难再敬畏小丘,从而能平淡看待财富,看待一切。这就是张伯驹将国宝级的《平复帖》、《游春图》献给国家的境界,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心态,也是古玩情致的最高境界。

求玉之道,首在自心。昔之圣贤,比德于玉。若无玉德,岂有玉缘?因此必要戒除浮躁急切之心,从修炼自身做起。仅为逐利之徒,不免误入歧道;若为货利而故意售假者,则大违玉德,终将反食其恶果,应为同好所戒也。然世风不古久矣。爱玉者渐众,利益趋之,货假者亦如逐臭之蝇,攘攘不绝。故同好者在修心之余,亦须明眼。而造假之术日新一日,令吾辈防不胜防,奈其何哉?

王者玩具:古珠玉文化艺术交流

或许就在你的身边。“玉器虽有美质,在于石间,

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伟大的艺术品不必追随潮流,他本身就能引领潮流。

阅读剩余 96%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机械百科 » 王者传奇收藏品连锁属性详细(王者传奇收藏品连锁属性是什么(王者传奇金银收藏品搭配))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