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17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这一段描述的是领导者的四个层次:
1. 最高级别的领导者,人民并不知道领导者的存在
2. 其次的领导者,受到人民喜爱和称赞
3.再其次的领导者,人民畏惧他们
4.最次的领导者,人民轻蔑他们
哇哦,读到这里,你的眼前,会不会出现身边的一些父母类型呢?你的父母和你自己,目前又处在哪个级别呢?我这些年带过一定基数的学生,也沟通过许多的家长。大多都在这四个类别里,来一一对应看看:
1. 第一种类型的家长,让我钦佩又不太好理解。他们并不是一直守在孩子的身边,而是忙于生计或者事业。但是孩子,出类拔萃。
这样的例子在新闻上能时常看到,比如农民家庭出身的张士平,从小饿肚子长大,只有初中文化。传奇的人生,跌宕起伏,坐拥650亿身家,带领魏桥集团拿下两个世界第一。我很好奇,张士平的父母亲给了这个孩子怎样的精神力量和家庭传承,支撑他能终其一生无论经历怎样的磨炼,都不轻言放弃。他实行国企改革,推行股份制,积极谋”变”,成为开拓格局的世界级企业家。
我想这类型的父母亲,其实并不会因为他们的缺席而觉得父母亲不在。相反的,他们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诲,永远都在孩子心里,并且会代代相传。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取自《道德经》第三十七章。父母亲看似无为,其实是孩子能去做的事情,都尽量不干预,孩子不能做到的事情,逗陪同着,鼓励ta想办法去完成。很有可能以身作则的示范给孩子看,什么叫坚毅不拔。
2. 孩子喜爱和称赞的父母
这一级别的父母也已经很难做到了,小孩子很喜欢爸妈,因为他们放低了自己的位置,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尊重和自由。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对孩子理解的前提下。大孩子还很喜爱父母亲,那一定是情感银行存够了许多钱。尽管也会严格管教孩子,但情感银行里的钱,怎么取都富足有余。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都是在孩子出生以后,就开始对儿童心理学、正面管教、启蒙早教等等有了很多兴趣,并且花时间精力投在这上面,有的还成了某方面的专家。尤其以当代八零九零后父母为表率,这一代的新父母人群,文化水平和生活条件,普遍比我们父母亲要好很多。不少妈妈甚至把教养小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全职工作,全心全意的来对待。
我个人是相当佩服的。但这也成了内卷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3. 孩子害怕父母。
大概率是因为父母属于控制型。尤其以六零后以前的父母亲居多。他们自己也是这样长大的,也没有更好的方法。所以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樊登说得好,现在你能打得过他。等到他中学以后叛逆了呢?他离家出走了呢?他跟你对打的时候呢?这摊子总是要自己收的。
4. 被孩子诬蔑的家长是最委屈的。
天下99.99%的父母,就没有成心不想对自己孩子好的。父母爱子,都想给孩子最好的。可是到底做什么才是对孩子好的?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以前我会偏向于批评或者指正家长家庭教育中的一些不当做法。后来等我自己当了父母,也能理解了,家长们其实不应该被责备,而是被支持被帮助,甚至被教育。没学过当父母亲这门课,一上来就要考试,考的不好还要被责备,这不公平啊!
四个级别也不是固定不变,或者界限分明的。祝愿我们在育儿的道路上,也能育己不断,跟着小怪兽一起升级,成更好的自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