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圆明园毁灭了多少文物(圆明园的文物价值多少(圆明园的毁灭视频))

在许多年前,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曾写过一封信,在信里,他描述了这样一个地方:那里用雪松做屋脊,缀满宝石和绸缎,琉璃、珐琅、黄金都是它的装饰,恍若月宫一般华美。

维克多·雨果用他深厚的文字描述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地方,令人不禁心驰神往。可惜,在他写出这封信的时候,那个美丽的东方奇迹已经消失在了熊熊的烈火中,只剩下那块写着“圆明园”三字的牌匾向世人昭示着曾经的风光。

今年10月份,圆明园罹难160周年当天,一段名为“90秒看科技复原的圆明园”的短视频冲上了热搜。

在这段夕阳色调的视频中,21世纪的人们第一次得以窥探到了那被雨果赞颂为“世界奇迹”的巍峨建筑,而是视频结尾突然腾起滚滚黑烟却如同针刺一般扎进了每个国人的心中。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那时的它只是康熙皇帝赐予第四子的藩赐园,规模不大,建景也不多,整个园子里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大概就是那个康熙御笔亲题的三字牌匾了。

但康熙对这个命名并没有给出过解释,只有雍正曾对“圆明”二字给出过解答:“圆而入神,明而普照,寓意品德圆满,政绩明智”。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随着雍正皇帝的登基,这个曾经并不恢宏的藩赐园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圆明园的第一次大幅整改用时三载,此次整改主要改建了圆明园的整体结构,将规模从皇子赐园升级为了御园,以支持皇帝转移办公的基本需求,而后续亭台楼阁等景色修葺工作则一直持续到了乾隆时期。

扩建后的圆明园占地3000亩,相较于赐园时期,圆明园的整体中轴线都向南延伸,在南面修建了宫廷区,而这一手法参考的是紫禁城以中轴线对称的建筑形式。

不仅如此,圆明园还向北、东、西三面扩建,构筑了曲水岛渚,增建了亭榭楼阁等景色,乾隆所题的四十景中有三十三景都是在此时修建的。

众所周知,圆明园之所以有万园之园之称,正是因为它汇聚了古今中外所有园林中的建筑特色,而在这点上,乾隆可谓是功不可没。

热爱下江南的乾隆十分钟情于江南那些烟雨蒙蒙,如诗如画的园林建筑,数次南巡途中,乾隆都会带上随行画师,以书画形式记录下秀美的江南建筑,“辛未春南巡,喜其幽致,携图以归。”说的就是乾隆南巡携带那些记录了江南美景的书画归来的事。

记录自然不只是为了观赏,复刻才是乾隆的主要目的,于是圆明园在此时期多了许多仿造江南美景的秀美建筑。

乾隆十八年,此时的圆明园已经成为了集合中华园林精髓的东方园林之最,但乾隆并没有因此满足。同年“西洋博尔都噶里雅国”派遣使者进京,在接待过程中乾隆听闻了西洋的“水法”,深感有趣,自信于中国工巧之术的他立即下令在长春园内建造水法。

水法来自西洋,自然也要配西洋建筑,就这样,长春园内多了三组由西洋传教士郎世宁操办,蒋友仁辅助建造的西洋建筑群。

至此圆明园终于成为了集东、西方园林精髓于一身的园林艺术集合体,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万园之园。曾有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乾隆帝可能也没有想到,曾经那样美好的圆明园会在多年后成为中华人民心中的巨大悲剧。

1860年10月6日这天,英法联军横冲直撞地闯进了圆明园的大门,大肆抢掠,抢夺珍宝无数,各色宝石、丝绸都如稻草一般被堆积在一处等候转移,更令人发指的是,在意识到无法搬空圆明园后,英法联军又开始大肆破坏,他们用大斧和锤子到处打砸,意图将所有不能带走的东西一一捣毁。

这样的破坏持续了三天,10月9日,法国士兵暂时撤离圆明园,两天之后英国士兵再次洗劫圆明园,此时这个曾经华美奢侈的皇家园林已满目疮痍,可英军的暴行还仍未结束。

10月18日,在清政府准备签署屈辱的“议和条约”之际,英国侵略军又一次做出了令人震惊的暴行,他们火烧了圆明园。

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军第三次冲进圆明园,在这已被折腾的伤痕累累的园林中燃起了大火,圆明园多木质建筑,极易燃,再加上圆明园面积大,这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灰蒙的烟云笼罩了北京城的上空,久久不散。

大火后,圆明园仅有二三十座建筑勉强“幸存”,但也多有缺失。而除去难以磨灭的财物损失,由于措手不及,宫门反锁,当时安佑宫内的太监、宫女等300人都被活活烧死在宫殿内,此次暴行之残忍达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可纵火的主使者额尔金和格兰特却对此沾沾自喜,在他们看来,这是他们职业生涯中了不起的业绩。

在此之后,圆明园又遭遇了几次“大清洗”,在大火中幸存的树木和石碑先后被人搬走,而其他能作为建筑材料的东西也被人陆续拉走。

后来由于粮食紧张,农民入驻园区开荒,舍卫城、大水法这些地方变成了胡萝卜地和大西地,只要有水的地方都被种上了水稻,曾经美景如林的圆明园至此可谓是面目全非。

直到1976年,在园林局绿化办公室副总李嘉乐的积极推动下,圆明园管理处正式成立,次年在北京大学的支持下,圆明园迎来了五块石屏风和两座石鼎,这是圆明园1860年后第一次“失而复得”。

1983年,电影《火烧圆明园》上映,电影中华贵的圆明园和被侵略者火烧后的形成了强烈对比,使得人民群众对火烧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1996年开始,考古学家3次进驻圆明园,对这座极具历史意义的建筑进行大规模发掘。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没有人想到,已经破败不堪的圆明园中竟还掩埋着50000多件珍贵文物,他们被深埋在水底,在大量的泥沙淤泥中度过了100多年才得以重见天日。

在这50000多件文物中,最珍贵的莫过于在御河内挖出的銮金铜象首。要知道,在圆明园遗失的宝物中,最为世人所熟知的莫过于十二生肖铜首。

他们铸造于清朝的鼎盛时期,因工艺高超而十分珍贵,而銮金铜象首的工艺相较于十二生肖铜首要更加繁复,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这几年,是否重建圆明园的话题在网上炒得热火朝天,但其实这已经是一个持续了多年的话题了,早在1980年由汪之力起草的那份《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的倡议书》中,就有提出重建圆明园这一观点,而关于圆明园是否重建的争议也正是从那时开始的。

但和现在不同的是,在重建圆明园的提议刚刚提出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情况其实很难支撑圆明园重建工程,所以即便当时重建派获得胜利,这项工作也会被迫搁置。

而到了今天,中国现在的财力已经可以支撑圆明园重建,重建派又一次燃起了希望,而圆明园复原视频更是像一把火一样,烧到了每个重建派的心中,使他们更加迫切想要推动盛景重现。

可圆明园重建真的是好事么?160年转瞬即逝,那把烧毁了圆明园的烈火早已熄灭,可中国曾经遭受的屈辱却还留在历史的书页上,而圆明园就是这本书的现实投射。

它的每一处残破都象征着中国曾遭遇的伤痛,可当它重建后,当这些痕迹都被抹去,我们除了一座华贵的园林外,还能剩下多少对历史的感悟和深思呢?

的确,相较于其他人声鼎沸的景点,圆明园总是显得有些寂寥,直至今日,游人进入圆明园,仍能感受到园区内沉重的历史氛围,可这不是更加证明了圆明园废墟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么?

时间会磨灭一切,当曾经伤痛的历史离我们逐渐远去时,圆明园中残破不堪的建筑始终敲打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那是我们曾遭受过的耻辱和打压,是我们应该刻在灵魂中的记忆。吾辈仍当自强,只有不忘国耻,以史为鉴,才能使中国更加强大。

阅读剩余 9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机械百科 » 圆明园毁灭了多少文物(圆明园的文物价值多少(圆明园的毁灭视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