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家长问我,孩子写字时握笔指尖离笔尖很低,应该多高合适?还有的家长说,有老师说按一寸高度握笔,可是孩子手小,握笔按1寸太高没法写。
那么写字时手指尖离笔尖到底该多远?这些年,关于一寸的高度,其实是被长期错误解读了。先说一下这个一寸怎么来的。
很久以来,关于写字的标准姿势,有个广为流传的写字口诀“三个一”,其具体指的是,写字姿势注意保持:眼离桌面一尺远,食指尖离笔尖一寸远,胸口离桌边一拳远。
“三个一”的讲法,是教育部门为防止学生因写字姿势不正确,造成近视而提出的一个指导规范 ,其出发点是为孩子们身体健康好,但关于一寸具体解释上,却有不同版本的说法,其中最常见的是:按公制长度单位厘米换算为3.3厘米,实际这是一个错误的解读,但这个说法却一直被多数人以讹传讹、人云亦云地讲了几十年,误导了多少代人。至于当初是谁提出的三个一这个说法,我没有查到,如果有哪位朋友知道,请及时告诉本人,在此先谢过了。
除了按换算成3厘米(左右)的讲法,还有按2.5厘米左右的说法,理由是说,把这个一寸解释成一英寸,因为一英寸换算成厘米就是2.54厘米。不管是按市寸还是英寸,都是有问题的,道理很简单,每个人的身体发育不同,对应的手指长短也不问,怎么可以规定所有人都用同一长度标准来要求呢?难道要每个孩子穿统一尺码的鞋子?这显然是没道理的。另外,三个一的一拳,就是用每个人自己的一拳来衡量,怎么到了衡量指尖到笔尖距离高度时,就用统一的一个标准来要求了?这也说明前后说法是矛盾的。
那么,这个1寸到底是该如何理解呢?
其实,这个所说的“寸”,并没有具体数值。这个寸是中医讲的“同身寸”中的“1寸”,在不同的人身体上长短是不同的;较高的人“1寸”要比较矮的人的“1寸”要长,这是由身体比例来决定的。
中医“同身寸“”只适用于每个人自己身上,不能把自己的”同身寸“用在别人身上。按这个概念理解,写字姿势‘’三个一‘’的一尺、一寸、一拳,三个一其中就被搞错了两个,一尺 也不是通常说的33.3厘米,其实是”同身尺”。
中国传统中医博大精深,还包括苗医、藏医、蒙医、道医等等。这些传统医学使用的计量方法就是骨法计量,传统武术中有一种拳法,就是以骨骼的比例与结构,分析对手出拳意向,调整出拳者的骨骼、出拳力度,用人体力学来解释,非常科学。这种近身格斗武术后流传于日本,有点和心意拳、咏春拳近似。特别是其中有“寸拳”、“寸劲”的功夫,是臂腕发力的秘诀,阐释了“寸”与“臂腕”的关联。
那么,这个寸到底有没有标准?中医是有的。古法针灸里的骨法尺寸中,一寸就是测量者本人一拇指的宽度。要是误解成一寸等于3.3厘米会害死人。中国民间的道医大多游荡于市井或隐居于乡野,并非中医那种坐堂先生,遇人求医哪会等到药剂齐全才去施药,更别说带了戥子称量药材。道医救济病患医疗方式基本都是:“田间地头一把草,针头线脑一寸钉,油盐酱醋一壶酒,吹拉弹唱走一走。”
道医里有些计量是“一拈”、“一握”、“一捧”、“一拳”,圈外之人看了如同天书。其实,如果懂了上面讲骨法的意思,这些秘方计量简单得如同小孩的游戏。比如,一拈就是拇指和食指拈起的计量,大人拈得多,小孩拈得少,有力拈得多,无力拈得少。如果有人想证实一下这个计量的微妙,建议做菜的时候别按书上的克计量放盐,也别用勺子放盐,用“一拈”的单位去逐步调整,会得到非常可口的美食,还能琢磨出属于个人专用剂量。
骨法计量是按个体差异不同而自我调整的。是灵活计量。那么,针灸的一寸,也是灵活计量。你不能用大人的拇指宽度,去比量小朋友的骨相。小朋友的一寸,只能是小朋友的拇指宽度。所谓骨法计量核心准则就是:本人的骨相就是其本人的计量标准。理解古代骨法计量与现代统一计量的区别,才能理解尺寸的内涵。
寸,在中医作为模糊度量,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寸,是骨法的辩证计量。写字手拿笔说的1寸,实际是同身寸,即每个人自己的大拇指第一关节骨节横宽长度,实际教学中,为了方便也有用自己中指(或食指)一个指节长度来衡量的,因为长度基本一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